网上有流传说,雪糕中的添加剂种类越多,雪糕就越难融化,真的是这样吗?一般来讲,食物中添加的成分会体现在配料表中,并且添加量会按照从高到低依次往后排。也就是说,在配料表中的位置越靠前,添加的量就越多。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着色剂
其实就是色素,其作用是可以使雪糕色彩多样,具有吸引力。常见的着色剂主要包括:日落黄、胭脂红、亮蓝、苋菜红等,这些带有颜色字眼的名称一般是着色剂类。正常来说只要按照国家的标准限量添加着色剂,一般认为是安全的,但不建议儿童食用含有较多色素的雪糕。
调味剂
顾名思义,能够为雪糕增加味道,从味觉和嗅觉上魅惑消费者,主要包括甜味剂、酸度调节剂和香精。
甜味剂:雪糕的调味一般以天然甜味剂——白砂糖为主,麦芽糖、果葡糖浆等为辅。常见的甜味剂有麦芽糊精、果葡糖浆、阿斯巴甜、安赛蜜等,凡是字眼里出现“糖”“甜”“蜜”等和甜味有关的字眼,大多属于甜味剂(焦糖色除外)。
酸度调节剂:并不是所有的雪糕都需要添加此种添加剂,一般来说,有一些酸味口感的雪糕(如山楂味、甜橙味)才会添加。常见的酸度调节剂有乳酸、柠檬酸、柠檬酸钠等,一般名字里会出现“酸”字。
食用香精:不同味道的雪糕使用不同的香精,例如芒果味雪糕添加了芒果香精、草莓味雪糕添加了草莓香精。因此,调味剂可以说是雪糕的“魂”,赋予了雪糕美好的味道和口感。香精在配料表中很好辨识,一般是XX香精,或者食用香精。按照国家标准添加的香精一般认为是安全的,但对于小作坊生产出的三无产品,我们不能保证其香精不过量,如食用,请购买大品牌的雪糕。
增稠剂
增稠剂可以被看做是雪糕的骨骼,其作用就在于可以使雪糕具有一定的形态,不会过快融化,可以轻易咬开,不会像冰块一样那般坚硬。一谈到增稠剂有一部分百姓就谈虎色变,之前出现的皮革酸奶事件、营养快线乳胶门等,都和增稠剂脱不了干系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大部分的增稠剂本质是可溶性的膳食纤维,例如黄原胶、卡拉胶。淀粉被用作最早的增稠剂沿用至今,因此增稠剂较为安全,大家不必过于恐慌。一般名字中带有“胶”的,基本上就是增稠剂。
乳化剂
所谓乳化,就是将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融合在一起。就比如刷碗时盘子里的油不能刷到碗里面,需要用洗洁精才可以实现二者的融合。这个过程就是乳化,而洗洁精就是乳化剂。注意看配料表的顾客会发现,雪糕的第一位一般都是饮用水,雪糕是以水为主体,以牛奶、奶粉、蛋黄、白砂糖等为配料。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把配料中的脂肪和水融合起来,让二者融为一体。一般常见的乳化剂有磷脂(322)、单双硬脂酸甘油脂肪酸酯(471)、聚甘油蓖麻醇酯(476)等。一般名字中带有“酯”的物质,主要是乳化剂。也有的配料表上不显示名称,只显示“乳化剂(INS号)”,常见的322、471和476就对应以上三种。
添加剂种类越多越难融化?
通过实验,将不同品牌和种类的雪糕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融化,发现雪糕融化的速度和添加剂的种类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。一般来说,水分含量高、“奶油”含量少的相对融化较快。雪糕的形状、增稠剂的含量、制作的工艺等因素与其融化速度都密切相关。如加了脆皮的雪糕融化比不加脆皮的慢,增稠剂含量多的比含量少的融化慢。所以,种类越多越难融化,不靠谱!